內捷機電測試縮水 交部要查
新聞 - 新聞快報
作者 自由時報   
2009-07-11

〔記者洪敏隆、曾鴻儒、陳信升、卓怡君/台北報導〕北捷木柵內湖線停擺,學者研判可能因為供電系統負荷太大、安全係數太高,但也有學者質疑,因土建工程延宕,機電系統測試只有八個月,「履勘是否流於形式?」內湖線履勘小組召集人、交通部路政司長祁文中則表示,交通部履勘小組並不知道測試期有縮短,將追查原因。

兩種機電系統 成世界首創實驗品

全世界的捷運中運量系統均有其專屬的控制系統,廠商都獨自擁有專屬技術,木柵和內湖線機電系統,分別為法國馬特拉及加拿大龐巴迪公司,不同系統相連,成了全世界首創的「實驗品」。

木柵和內湖線機電要進行機電相容測試,木柵線要停駛時,明道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藍武王即警告,中運量系統並非如高運量系統有標準化設計,系統中「穿著西裝改西裝」得更謹慎,包含號誌和車輛的核心機電系統如何整合,要經過嚴密完善的測試,才能確保未來運轉的可靠度。

學者質疑交部未盡責 履勘流形式

由於機電系統測試只有八個月,台大教授張學孔直言,軌道系統的測試、履勘、營運,都該有一定程序,測試期縮短,為何還能通車營運?他質疑,捷運系統的營運,是三、五十年的事情,台北市府為何要趕著通車?而交通部有無盡到履勘責任?履勘是否流於形式?

淡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陳敦基、台灣科技大學教授陳南鳴則認為,營運初期的安全係數標準太高導致系統太「敏感」,是通車後常有狀況的原因,也可能因此導致昨天停擺;陳南鳴認為,站在安全角度,此作法無可厚非,陳敦基則建議可適度調整係數,減少不必要的系統干擾。

龐巴迪計畫部陳經理說,內湖線與木柵線兩套系統整合並沒有那麼複雜,只是將乙系統(馬特拉)全部改為甲系統(龐巴迪),運轉測試發現的問題都已經改善,至於營運後每次停駛究竟是何原因,還必須再做瞭解。

北捷工程局機電工程處長蔡天和坦承,搜尋全世界各捷運系統,中運量捷運延伸線只有在美國有用不同系統,但做法是打掉原有捷運,整條重做。

實際全線運轉時間 不到一個月

捷運局坦承,因為土建工程延宕,導致機電測試前後只有八個月的時間,而且大部分是利用深夜十二點捷運木柵線收班後才能測試,實際全線運轉時間不到一個月。

由於木柵線曾因為土建工程延宕,機電商馬特拉向台北市政府求償勝訴,台北市政府在進行內湖線招標時,將土建和機電工程統包,得標的土建廠商工信工程,機電卻未分包當時合併馬特拉的西門子,而是找龐巴迪合作。蔡天和說,機電系統出狀況,還是可以向工信工程公司求償。不過,工信工程認為還有待釐清。

負責木柵線的台灣西門子表示,內湖線尚未併入共同營運前,可靠度達九十九%以上,但內湖線通車之後,卻發生多起異常情況,北捷應該對外說清楚問題出在哪裡。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