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億多人不得“善終” 亞洲居首
新聞 - 新聞快報
作者 大紀元   
2010-07-15

【大紀元7月15日訊】(美國之音2010年 7月 14日報導)最新調查顯示,全球每年有一億多臨終病人及其家屬需要臨終關懷服務,但只有8%能享受到這種關懷服務,這種情況在發展中國家和“金磚”國家最為嚴重。

英國《經濟學家》雜誌信息部受新加坡“連氏基金會”慈善機構委託對全世界4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調查,並於7月14號發佈了“死亡質量”排名報告。報告發現,除台灣和新加坡排名相對靠前以外,其他接受調查的亞洲國家臨終病人享受的關懷服務評分偏低,新興市場“金磚”國家印度倒數第一,中國在後十名之列。

信息部全球主任托尼.納甚(Tony Nash)分析,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儘管經濟快速發展,但人口數量龐大,臨終關懷服務難以普及,此外,臨終關懷在中國文化中屬忌諱範疇,面臨文化障礙。

*向錢看 無關懷*

文化因素以外,國際病人收容所與臨終關懷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資訊協調員佩奇.菲南(Paige Finan)女士分析,病人無法及時獲得止痛藥物,是臨終關懷在這些這些國家難以普及的重要原因。

她說:“發展中國家的臨終病人無法獲得適當的病痛管理藥物,具體說就是阿片類藥物(opioids)。這種藥物很普通,但很多醫生不開處方,擔心藥物挪用和政府干預。我認為,中國印度兩國臨終關懷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無法獲得適當的病痛管理治療。”

老人除外,臨終關懷治療對像還包括癌症晚期病患。中國癌症病患家屬自願開設的希望論壇(newxiwang.com)發起人吳先生介紹,臨終關懷在中國的最大障礙是醫院講究經濟效益,沒有錢的臨終病人得不到治療,只能回家,大多數醫院也不提供臨終關懷服務。

他說:“在中國來說最起碼就是經濟需要阿,許多人看不起病。比如說,有些比較貴的方案可以用,可能對病情能夠得到好的控制,可以延長一些生命時間,在中國,你沒錢,醫院是不給你看病的。”

為了減輕臨終病患的痛苦,李嘉誠基金會2001年出資,在大陸啟動“全國寧養醫療服務計劃”,目前在許多城市開設寧養院,為9萬多名病患提供了服務,國際病人收容所與臨終關懷協會也對中國的臨終關懷醫生進行了培訓,但中國有13億人口,僅靠香港和境外的支持遠遠不夠。

吳先生說,寧養院目前只對符合條件的病患和家屬免費提供止痛藥,並未提供全面的臨終關懷。

他說:“主要意思是說,癌症晚期病人止痛藥比較難買,買不到,或者說有些地方不給開,他們提供一些止痛藥,幫助病人減少痛苦,提高生存質量。”

報告說,臨終關懷排名第一是英國,隨後是澳大利亞、新西蘭、愛爾蘭、奧地利、荷蘭、德國、加拿大和美國等發達國家。

*共同挑戰*

但佩奇.菲南女士指出,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臨終關懷服務都面臨共同的問題,這就是臨終病患在社會上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她說:“許多組織不願對臨終病患進行投資。病人收容所之類的護理機構不像一些集中研究癌症治療和維持生命的機構那麼受重視。需要臨終關懷的病人也不瞭解怎樣獲得病人收容所的照顧。我們面臨的共同挑戰,是同病人收容所相連的不良名聲(stigma)和諮詢的缺乏。”

報告警告說,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增長,臨終關懷服務的改善已經刻不容緩。

Source: 大紀元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