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中共屠殺學生、摧毀香港民主! 六四35週年藝術展台北登場
新聞 - Other Sources
作者 自由時報   
2024-06-02

「生死存忘:六四三五週年藝術展」5月20日至6月13日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舉行。(記者朱沛雄攝)

「生死存忘:六四三五週年藝術展」5月20日至6月13日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舉行。(記者朱沛雄攝)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六四事件今年將屆滿35週年,華人民主書院協會今日在中正紀念堂舉辦「生死存忘:六四35週年藝術展」交流會,以藝術形式紀念天安門事件,用藝術作品呈現中國威權專制對言論自由、人權及民主的侵害。

「生死存忘:六四35週年藝術展」由台灣與香港兩地策展人,以「記憶的倉庫」作為概念,邀請18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猶如層架的展示空間中,藉由展品思考這些歷經時間的推移,讓逐漸被認知為歷史的事件,透過藝術作品的轉化,探索生命的死亡、存在和遺忘之間的微妙關係。

展覽於5月20日至6月12日期間,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展出,除展示丹麥藝術家高志活創作的國殤之柱「恥辱柱」外,也邀請美國藝術家派翠克阿馬頓、香港藝術家黃國才等人作品參展。

「生死存忘:六四卅五週年藝術展」策展人劉慧婷表示,她身為一個香港流亡藝術家,來到台灣參加這次策展,她的心情十分複雜,這次展覽地點離香港僅兩小時的飛行距離,雖然如此近,她卻無法再與家人團聚,在極權統治之下的香港,已經與她記憶中的香港完全分離。

劉慧婷指出,在策劃「生死存忘:六四卅五週年藝術展」之初,思考著生活在如此動盪的時代,做為一個有尊嚴的人,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在困擾中,又該如何堅持前行?逝去的人或許能夠給我們夠明確的答案,可惜已經無法聽到他們的聲音。

台灣策展人李采楹表示,協助創造展覽記憶倉庫空間情境的同時,希望讓觀眾能輕易地進入藝術家想傳遞的訊息,開啟翻閱歷史事件的意見。空間動線用地域事件安排,以中國六四事件隔年的藝術創作為開場,傳遞給大家威權迫害下的感受。

李采楹提到,香港藝術家的作品對應六四事件的反思及香港近年社運主題等,以中央廣場展區呈現並提供交流所在。最後展區是台灣議題的作品,面對白色恐怖歷史與轉型正義有更多面向的探討,終究希望超脫威權壓迫的苦難,守護得來不易的自由。

美籍藝術家施永德說,雖然在「中正廟」這邊辦展,但這塊土地永遠是台灣人民的,這次的作品對他而言是個挑戰,需想到展覽概念及個人身分問題,沒有人是局外人,他支持言論自由和民主台灣。

 

 

 

華人民主書院協會2日舉行「生死存忘:六四三五週年藝術展」交流會,策展人劉慧婷(右至左)、陳韋綸、李采楹、聲音藝術工作者施永德、香港藝術家劉學成等人,參與第一階段「誰的生死存忘」主題交流。(記者朱沛雄攝)

華人民主書院協會2日舉行「生死存忘:六四三五週年藝術展」交流會,策展人劉慧婷(右至左)、陳韋綸、李采楹、聲音藝術工作者施永德、香港藝術家劉學成等人,參與第一階段「誰的生死存忘」主題交流。(記者朱沛雄攝)

「生死存忘:六四35週年藝術展」在中正紀念堂開展。圖為坦克人。(記者陳鈺馥攝)

「生死存忘:六四35週年藝術展」在中正紀念堂開展。圖為坦克人。(記者陳鈺馥攝)

「生死存忘:六四35週年藝術展」展出六四大屠殺主題的繪畫作品。(記者陳鈺馥攝)

「生死存忘:六四35週年藝術展」展出六四大屠殺主題的繪畫作品。(記者陳鈺馥攝)

「生死存忘:六四三五週年藝術展」5月20日至6月13日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舉行。 (記者朱沛雄攝)

「生死存忘:六四三五週年藝術展」5月20日至6月13日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舉行。 (記者朱沛雄攝)

「生死存忘:六四三五週年藝術展」5月20日至6月13日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舉行。 (記者朱沛雄攝)

「生死存忘:六四三五週年藝術展」5月20日至6月13日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舉行。 (記者朱沛雄攝)

「生死存忘:六四三五週年藝術展」5月20日至6月13日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舉行,聲音藝術工作者施永德應邀參展。(記者朱沛雄攝)

「生死存忘:六四三五週年藝術展」5月20日至6月13日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舉行,聲音藝術工作者施永德應邀參展。(記者朱沛雄攝)

Source: 自由時報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