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樂崎專欄︰以台灣共識取代九二共識
新聞 - 新聞快報
作者 白樂崎   
2011-05-16

台灣緊鑼密鼓準備在明年一月十四日舉行立法委員與總統大選之際,有關國內與外交政策議題的辯論也開始逐漸加溫。

台灣許多選民會根據經濟、工作、社會福祉與良好執政能力等議題,決定票要投給誰,其中一個將大幅影響美國決策者的議題是,這場投票的結果將如何改變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如同我在稍早的專欄(去年五月二十五日「降低緊張的迷思和矛盾」)中所提及,目前的「降低緊張」只是表象,在政策帶給中國「台灣」正朝他們方向前進的印象之下,北京增強了可在不久的未來迫使台灣進入某種政治統一的信念。

台海降低緊張 只是表象

台灣透過和解政策,取得緊張關係的暫時降低,這些和解政策聚焦在「較容易的」協議,包括交流、旅遊、航空等等,並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集其大成,將主權與政治關係等較為「困難」的議題延宕至今。

這些協議或許給了台灣些許喘息,但這些協議也具爭議性,就像在批評者眼中,這些協議讓台灣在許多方面與中國太過接近,形同給了中國更多對付台灣的手段,同時降低了台灣的國際運作空間。

一個建構和解基礎的概念特別需要審視:所謂的「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此名詞聽來似乎無害,雙方都同意有一個中國,但各自表述對一個中國的解釋。

但這個概念是有爭議的,因為前總統李登輝曾說,從未有這個共識,中國也從未承認它接受不同解釋。

因此,在選舉接近之際,與其繼續為這個名詞爭論,台灣的朝野雙方不如提出專注台灣自身的長期內部共識,或許會比較好。

台灣島上的人民有權利為自身的民主成就感到驕傲,也必須捍衛這些成就。

這種「台灣共識」可能包括以下幾點:一、台灣是自由國家,其民主需要受到保護;二、台灣需要與所有鄰居和平共處,這也代表這些鄰居需要尊重台灣主權;三、台灣渴望成為國際社會的活躍成員,也需要如此被國際社會接受;四、與中國的關係要透明,立足點要平等,且不受武力威脅。

由於政治與社會體系截然不同,中國預料不會輕易接受台灣現況:一個生氣勃勃的民主政體、希望擘畫自身道路、決定自身未來、不受中國施壓。台灣光是做為民主政體,對北京而言就如同芒刺在背。

這是為什麼美國與台灣的其他民主夥伴會明白表示,他們將支持台灣這個年輕的民主國家運用其新找到的自由,在明年一月選舉新任立法委員與總統。只有在那時,台海兩岸的緊張才能真正降低。

(作者白樂崎先生曾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現為本報團顧問,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國際新聞中心譯)

Source: 自由時報


 Facebook! Plurk! LINE send!